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中外“体育节”的研究“体育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社会和民众的需要设立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题的社会活动日。它由某地区或某机构发起,活动内容广泛,一般包括:赛事运动、休闲娱乐、体育文化讲座、健康知识宣讲或图书展等多项活动,目的是推动全民健身、弘扬体育精神、塑造本机构或本地区的体育文化。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无疑是体育节中最具全球影响力和参与广泛度的体育盛会,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拉动举办国经济的繁荣,更深层次地影响到公众体育意识与热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功落下帷幕,它经过百年期盼、数年申请、多年筹备,如此的盛况得来不易。相比其带来的经济影响,更难得的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它激起的全民体育热情。无论是志愿者、现场观众,还是普通公众,每个中国人都前所未有地更直接参与了奥运会、更真切感受到奥运精神、更激烈迸发出体育热情,并自觉不自觉地担当了传播使者。虽然时过半载,“全民聊奥运,争相数金牌”的盛况仍历历在目,体育竞技的魅力与体育精神的感召所带来的冲击还余波尚存,一幕幕惊喜、感动、失落的精彩瞬间依旧缭绕在公众的脑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终将消散、“奥运回忆”终会冲淡,好不容易激起的全民体育热情如何保鲜?如何维持?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设立全国性体育节”课题的思考。在后奥运时代,我们现在更多地将视线投注于经济遗产的利用,如体育场馆的规划,旅游景点的开发等。但是,对于更不易得来却稍纵即逝的社会遗产、精神遗产,如全民体育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官方网站、参与运动等,却缺少必要的利用与规划。奥运经济遗产需要“载体”进行传承,比赛场馆、纪念品会一直长存。奥运精神遗产更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系统性的“载体”,而我们认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体育节便具备这样的承载力,能够成为奥运文化的“软性载体”。
设立全国性体育节的意义,除了利用千载难逢的后奥运契机传承全民体育热情外,也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迫切需要。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国家的实力取决于两样东西:太空航行和奥运金牌。”仔细想来,其实,太空航行代表的是“硬实力”,而奥运金牌代表的是“软实力”。实际上,国际体坛也一直以奥运总金牌榜作为衡量各国体育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数一路凯歌、奖牌数独傲群芳,没有中美俄的三国争锋,也没有中美的两强恶斗,那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软实力”已经世界第一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体育实力已经所向披靡了?任何清醒的国人都不会如此断言。原因在于,中国金牌数所代表的意义多少打了折扣,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金牌榜是没有群众体育基础的空中楼阁。明眼人可见,中国体育一直在用一条腿走路,竞技体育强劲而群众体育落后。从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人数、国民的平均身体素质、居民区的体育设施数量……都不难看出我们与体育第一强国的称号还相去甚远。为了夺金而发展体育,为了竞技而参与体育。国家每年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来培养金牌运动员,而非群众健身强体。当然,在当初这个历史阶段,这种侧重竞技体育的运作机制是能够理解的,有助于扬国威、振民心,我们用实力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然而如今,我国已经如愿登上奥运金牌和奥运奖牌双双第一的宝座,我们无需再以金牌的名义来证明中国多强,也无需煞费苦心地“卫冕金牌第一”,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上,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上,让中国体育事业“两腿齐长”,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第一。
可喜的是,设立中国体育节不仅时机恰当、意义深远、更有着广泛的群众支持度。网上调查表明,90%的网民表示支持设立中国体育节,体现出国人对于群众体育活动的渴求。这使得本课题在更具有价值的同时也更具备压力。除了纪念北京奥运会,除了与世界各国设立体育节接轨,除了给国人多一个节假日,如何使中国体育节更具有存在意义?如何使其不流于形式,不令人失望?如何最大化它的各方面价值?这都取决于对于中国体育节的科作和管理,这也正是本课题试图研究与努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体育节属于“节事活动”之一。“节事”是一个外来词汇。“节”是指节庆活动,“事”是指特殊事件。从“节事”的微观角度看,其本质是项目管理,是围绕着“一件事情”来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具有暂时性和唯一性,在不超支、不超时的限制下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体育节不同于其他项目的普遍特征有:利益相关方众多、参与人数众多、公众参与度高,从参与者角度看具有体验式的、主观的、依赖于社会认同等典型特征;同时有媒体高覆盖率,因此对举办地有较大的宣传作用,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可以对地方产生较大经济拉动作用。
本课题分为九章,其重点内容如课题名所示,既包括对于国外体育节案例的分析与经验的借鉴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官方网站,也包括对于我国体育节设立与运作的框架搭建。每章节的主要内容与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章对国外典型国家的体育节进行了梳理,分析其成功因素及对我国的经验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朝鲜、德国等十个国家体育节的案例分析,总结其举办方性质、活动内容、活动口号、未来计划等内容,指出:充分的闲暇时间、成形的休闲消费意识、国家的重视、法律的保障、专业人才与场地的合理配备,加上强大的媒体造势和权威机构的号召,是体育节成功举办的保证。
第二章介绍了我国体育节发展的历史并对现存问题进行诊断。综观我国体育节从兴起至消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其经历过三个阶段:兴起阶段(以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确立阶段(抗日战争期间)、消亡阶段(抗日战争胜利后)。总结三阶段特质,指出:进步的政权、和谐的社会是体育节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分析我国目前没有开展起全国性体育节的原因在于体育事业发展缓慢,并对制约因素作了诊断。指出:、人均有效消费能力不足、体育消费意识滞后、场地设施设备和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归纳出体育节的形成规律。基于国内外体育节概况分析和相关理论,界定体育节的概念,分析体育节的社会功能,并指出体育节管理的本质是项目管理。体育节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主办方、赞助商、政府相关部门、策划组、群众、媒体、考评方等,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以项目管理过程为基础,并按照体育节的类型和特点,将体育节管理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即策划阶段、实施与控制阶段、收尾阶段。对每一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并据此勾勒体育节管理的知识地图。策划阶段工作包括设想、调研与可行性研究、立项;实施与控制阶段工作包括任命经理、组建团队、制定目标、确定范围、分解任务、制定规划、评估与最终确认可行方案、执行方案、全过程控制与评估等;收尾阶段工作包括费用决算、合同收尾、资料文本归档、项目后评估。
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以悉尼马拉松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列举其利益相关者,并针对其知识地图中的关键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包括系统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现场管理、风险管理等。
第五章对中国设立全国性的体育节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出:在市场方面,中国体育节的举办有着结实的民众基础,人们有参加的需求和消费的意愿;在资源方面,国家体育设施设备日渐完善,且拥有众多大型节事活动的成功经验参考;在财务方面。政府有一定的能力进行财政拨款。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中国吹起了一股“体育风”,各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完善,所以现阶段的中国实行体育节是可行的。在可行性得到确证后,对中国体育节的开发进行战略规划,提出涵盖时间、活动内容、资金筹措、营销渠道、运作模式等各方面的开发建议,并指出:为了使体育节能达到预期的和最理想的效果,应按照由点突破、向面辐射的思路进行开发。先设立起有影响的地区或城市体育节,经过试点后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官方网站,积累体育节事活动经验,充分评估其各方面的效益,之后逐步向周围城市辐射,最终形成全国性的体育节。建议的首设地应是上海、广州、北京等发达城市。
第六章对于上海率先设立体育节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SWOT分析,系统分析了上海体育节开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指出,上海虽然存在着与周边体育资源分布的雷同性较大、体育节的历史和规模较小,且国际市场影响力弱等不足,但总体而言,已具备了举办体育节的财政能力、资源优势和地区群众市场,将上海作为中国体育节的起点是可行的,但危险和机会并存。同时,在可行性研究后,对上海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等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海设立体育节有着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七章对体育节的监督和评估活动进行分析。针对中国体育节运作的特殊性,构建全过程第三方体育节评估体系,强调应委托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体育节开展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以确保评估达到及时、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通过解释了国外不实施全过程第三方评估的原因,特别指出这套评估方法对于中国是非常适合的。此外,具体阐述了全过程第三方体育节评估的实施过程,从举办方与第三方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其中,举办方的实施步骤包括评估前的准备、搜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相关资料、确定并委托合适的评估机构、确定评估时间、内容和要求、提供环境和资料支持、分阶段及时沟通、分析各阶段评估结果、将结果传达相关参与人并研究改进等。第三方的实施步骤包括制定评估计划、收集评估信息、分析评估数据、得出评估结果并及时传达等。“全过程”与“第三方”是本章阐述的重点。
第八章对中国设立体育节提出保障措施和制度建议。从资金、环境、人才三方面提出了保障建议,从评估、监督、过程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制度建议。在评估制度方面指出,对体育节的评估必须首先关注参与主体的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公共体育活动能够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由参与方评价、经济效应评估、社会效应评估这三大部分组成。在监督制度方面指出,要对体育节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过程管理方面提出,要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管理整个体育节的运作;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体育节持续改进体系,由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四循环步骤组成,以持续改进体育节的管理水平。
第九章针对北京奥运会这一规模巨大、影响最深的体育节,评估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为了避免“后奥运低谷现象”,借鉴国外经验,规划北京奥运的遗产利用,对北京奥运的经济与社会遗产,如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志愿者、旅游景点等,提出管理和开发利用建议。
综上,本课题从“是否应该设立中国体育节”这一极具时机感的现实问题出发,论证了中国设立体育节的可行性,设计了从上海率先开始试点最终发展至全国的体育节开发路线,构建了涵盖策划、实施、评估、保障的完整的体育节运作体系,并且穿插分析了多个国内外体育节案例。根据研究需要,我们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最后,我们希望本课题一方面能直接为我国设立与开展体育节活动的全过程运作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另一方面也能为丰富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理论做一些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