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官方网站上万元的课外班孩子在里面抠地毯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很多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入各种课外班。本文中的妈妈就是这样,带着孩子去了早教班,结果发现,孩子不听课,几万的课程报了个寂寞。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把孩子送去继续“抠地毯”。在她看来,让孩子去课外班的意义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蒙。
从一开始为幼儿园做准备的早教班,到英语启蒙再到象棋舞蹈;从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性,到加强体育锻炼协调能力,再到启蒙策略性思考能力,可谓方方面面 cover 得滴水不漏。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尚未经历写作业的痛苦,家长也处在一个“我的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希望”的积极情绪里,各方面也舍得投入,再加上各机构恰到好处得宣传:比如2-3岁是孩子语言敏感期,过了这个黄金阶段可是非常可惜哦!
于是,家长们惊呼“我家孩子怎么可以输在起跑线上呢!”然后上万的学费瞬间划出去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当天我早早穿好毛衣外套后,开始哄孩子换衣服。她照例抗拒换衣服,我开始强扒,扒下来容易套上去难,小身子像条滑溜溜的鱼,总是跳脱出手掌间。
满头大汗的我坐在地上开始脑筋急转弯,计上心来:你看这件衣服上的小猫要抱抱你,你也赶快抱抱它吧!这才算是把孩子塞进外套里。
到了商场大门我心口开始一紧,上课的教室在三楼,中间要穿过大大小小无数个“障碍”:大到碰碰车蹦床,小到捞鱼弹力球,无一不是她的最爱。
以往时间充足的时候我还有耐心引导她远离,今天实在来不及,就在一片哀嚎声中把她扛进了教室。
提心吊胆地上完了前半节课,没出什么大差,结果后半节课当老师带着大家开始跳操的时候,孩子开始坐不住跑到教室角落抠地缝抠地毯。
终于当还有 5 分钟下课的时候,孩子幡然醒悟,跑回来加入组织,还自豪地告诉我:妈妈我这次听得很认真。
小朋友们东倒西歪,反正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宝宝刚推进教室就困觉了;有的小朋友在运动课上坐得像一块石头一样纹丝不动;一旦开始阅读课讲故事的时候,就又开始上蹿下跳,不能自已。
想得开的家长就像我之前一样,自己跳自己学。我曾经见过一个爷爷,一堂课从头到尾又唱又跳,没有一个动作含糊,自己的孙子则在一旁躺成一个“大”字,一时间让我分不清到底谁是老子谁是孙子……
虽然课外班早教班的效果差强人意,但我这些年还是坚持带孩子参加各种主题的课程—— 这里就要谈到我对早教和启蒙的理解。
但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区分什么是启蒙,而什么又是提早学,抢跑学?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甚至可以说,两者对日后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劲头的影响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把启蒙认为是字面意思上的早学,从而过早地把孩子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里,这样则会大大削弱孩子学习的热情,对孩子日后高年级学习的打击会非常严重。
虽然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会存在某个能力发展的黄金期,但这并不说明,大龄孩子不需要启蒙,或者说错过了黄金阶段启蒙的孩子会抱憾终生。甚至在的继续教育和学习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认识到启蒙的作用,是会增强一个人的终生学习能力的。
在一节拼搭课上,老师拿来了一款新的积木教具,要求 5 岁的孩子们做一个木块拼搭的手工。老师很耐心地为学生们讲解步骤,层次条理非常清晰明了,但学生们依旧不明所以。老师又用更大的嗓音,用更简单的、孩子们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反复演示了许多遍,依旧徒劳。
之后,老师在另一个同龄班级改变了方法,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老师让学生们单独呆一会,让他们在不受任何限制的过程中玩耍那些积木。他发现,孩子们会发明自己和积木相处的方式。比如他们把积木想象成自己的父母和朋友,把积木假装成房屋和汽车,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拼搭和创作出不同的图案。
等到孩子们玩得差不多感到没意思的时候,老师这时才给孩子们布置任务,而此时孩子们已经可以轻松地完成老师的作业了。
这个案例选自约翰.霍尔特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作者在书中想要分享的是,在进入正式的教学前,自由玩耍十分重要,要先行(Free play had to come first)。
通过这样的玩耍和想象,孩子们已经把这些材料印到脑海里了,从精神上吸收并理解了它们,可以这么说,孩子们已经准备好了,愿意在更组织化,更严肃的情形下玩非常复杂的游戏。
在进入正式的学习之前,孩子们需要一段时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新事物和新知识产生联系,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捣鼓”的时间。
就像我们平时洗头的时候,必须把头发浸透再使用洗发水;洗衣服的时候,要把衣服泡透再用肥皂,污渍才容易被揉搓掉一样。
比如在孩子学习加减法之前:孩子必须在一个数字的环境中泡够一定时间,必须足够地感知到数字是如何变大的,又是如何变小的,这时再教加减法才是有效的。
在英语学习之前:孩子必须在一个英语环境里泡够一定时间,必须接触到一定量的英语儿歌,童谣和影音。再完成这个阶段后,学习 ABC 和拼读规律才是有意义的。
可现实却是,家长想让孩子学英语,于是就报了个英语班,之后就立马进入识字和拼读阶段,但是孩子其实尚未做好准备。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家庭世代从医或者从政……
孩子长期浸泡在那个特点的环境里,那个环境里的行为习惯和做事逻辑早已深刻地纳入到孩子的认知体系里,孩子早早地就为更进一步更系统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自然会比不来自这个环境的孩子学得好。
机构营造了一种多元学科的环境,老师设计了寓教于乐的课程,比如把数字以音乐的方式唱出来,或者让孩子用磁力片探索不同的形状。再加上机构的教具远比家里的丰富多彩;小朋友也有一个社交的环境;包括家长们也可以互相交流,大大减少了一人带娃的枯燥和辛苦。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机构中接触到的儿歌的吟诵,几何图形的拼搭,英语的歌曲和游戏,都是他们日后一年级要正式学习的数字与文字的准备工作。
到了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内容会变得十分抽象,以前的五只小鸭子抽象成了一个 5 的符号,之后很快便进入了抽象数字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这对于小朋友来说真的很有难度,所以我们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如果你领悟到了之前那个美国小学案例的精髓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你会发现,启蒙的核心在于 free play,在于自由玩耍和探索,在于自己捣鼓;启蒙不是把一个只有 4、5 岁的小孩封闭到教室里,让他们一动不动地听老师讲,让他们达到连一个一年级孩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启蒙工作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我当时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一玩得开心,家长就不爽:光看你玩了,没见你学到什么!
因为家长普遍没有意识到玩耍的重要性,而且倾向于把玩耍和学习对立起来看,认为玩耍是浪费时间,学习则是一件需要下苦功夫的事情。
再加上自由探索的回报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其效果远不如把孩子放在一个正规课堂,让 ta 规规矩矩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来得快,所以家长才会看不得孩子玩耍。
所以当孩子玩的时候,家长的心里是在忍耐的,如果是忍耐,那肯定就有忍受不了的时候,也就有家长发火和崩溃的日常。
所以我并不认为让家长缓解焦虑的关键是凭空劝家长放宽心或者自己的脾性。真正能让家长放宽心的是提高家长的认知,帮助家长更加科学地看待玩耍这件事——如果孩子被允许一定时间地自由捣鼓和探索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那么这是对 ta 往后能快速进入抽象学习至关重要的。
换一个不恰当的说法,如果我们就是功利地想让孩子学得又快又好,那么自由玩耍和探索就是功利的一部分。
因为提早学习课本和教材虽然成功地把孩子逼迫进了那个环境,但如果没有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过早地要求孩子在尚未熟悉的知识领域出成绩,反而会在日后极大地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意义上的抢跑,是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和图书馆;带孩子尽可能多地多听多看多熟悉大千世界,去奠定未来真正要学习的那些物理、化学、几何和数字的基础。
如果从认知上认同了孩子玩耍的重要性,实践上其实变得很简单。我们做家长的,只要尽量坚持带孩子参加课程,不因为偶尔一两次的课堂表现不佳而放弃,有规律地带孩子置身于知识的课堂并长期做下去,就可以了。
我到加拿大后发现,这边的图书馆每周都会有至少两次的讲故事活动,活动鼓励孩子从 0 岁就来参加,给家长的公告上明确写明孩子越早置身于语言和文字的环境,将来学习会越容易。
我经常遇见一个妈妈,她家的孩子没有一次能稳当听完一个故事的,但她妈妈每次都是一笑了之,下次还来。
每次老师费力讲完半小时的故事后,还给孩子们发小贴纸小铅笔等礼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撸完一波羊毛后,满意而归,图书馆俨然成为了孩子的游乐场。老师最后还千谢万谢地感激大家来捧场,告诉大家下期有新的主题和活动呦,生怕你不来了。
国内的图书馆也有许多给孩子设计的活动,不需要像教育机构那样收取昂贵的学费才能参加,是非常好的机会。
对于家长而言,关键就是不要着急出成果,不要急着问孩子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只要孩子愿意参加就好了。
老师在教授关于钟摆的知识之前,每天允许学生自己捣鼓一段时间的钟摆而不做任何指点或说明,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浸泡”后,再教学生钟摆的原理效果就十分理想。
所以,启蒙的意义在于点燃人对一个陌生领域的兴趣。启蒙工作做得好,开头开得好,人就不会惧怕新的知识和挑战,这个道理适用于孩子的学习,也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应对人生大大小小的未知情境。
启蒙的作用不在于要达到一定高度的成就,而在于持久性。就像加拿大的图书馆变出各种妙招讨小朋友欢心,让小朋友来了还想来,只要小朋友愿意成年累月地来图书馆,家长还用担心将来孩子不爱看书吗?怕就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急于求成,为了把知识灌输给小朋友而折损了孩子来图书馆听故事的兴趣,那么以后孩子对于学习二字的印象就非常不好。
大孩子和也一样,在进入一个新领域之前,给足自己“浸泡”和捣鼓的时间,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与外部事物连接的方式,这是任何学习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Mengdi,现任职于德国驻加拿大商务代表处,社科文学类书籍爱好者,多年野生读书博主。文章来自: 童行书院。